|
|
怎么知道体内已受到放射性污染?2 u1 c/ v) W. E! q
1 \8 W" r9 e9 ~" f0 } 固定式或车载式体外测量装置可用于测量沉积在全身、肺部或甲状腺内的放射性核素。测量前应仔细洗浴,更换干净的衣服,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从测量时获得的体内放射性污染量可以推算出最初经食人或吸入途径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 \2 z2 a% Y' s' J. | P; g
" s$ _ P/ s) T" X0 R* Q, x
生物样品包括尿、粪、血液、呼出气、鼻拭物、唾液和汗,但通常是尿和粪样。为估计意外摄入放射性物质的量,通常采用粪样分析法。早期粪样的监测结果有助于判断人员是否受到体内放射性污染,尤其是最早几天逐日粪样排出的放射性活度监测的结果更有用。尿样放射性活度异常增高则证明摄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已吸收入人的体液中。多数情况下宜收集24小时全尿,有时还由于测量方法灵敏度所限而需要分析几天合并的尿样。粪样和尿样的收集过程均须避免附加的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
1 f) ~& C& P) q0 B+ U7 @, p
# D5 T: s$ c7 N4 V9 x 在进入污染场所时若有条件可佩戴个人空气采样器,直接估计佩戴者的放射性核素吸入量。场所表面污染水平的增高是人员处于暴露危险的一个信号,但不用于直接估计个人体内污染量。/ {3 d+ U1 b* v, ?. e9 A
$ d8 A. G9 @8 R7 I- \ 对外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 l8 \2 C4 e( e3 Q1 a! |$ `- g& O2 A0 \/ @
可通过三种途径来减少外照射剂量。4 R# ~- e/ j1 i. s1 i, p: a
" D! K: u4 I2 R2 H; M% C0 M2 V
一是远离放射源。在处理一个废弃、闲置或无主的放射源时,应尽可能利用长柄操作工具。有条件时,利用机器人遥控处理放射源。除非有必要,无执勤任务的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和不进入放射性污染区。 |
|